目标管理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目标管理 - 正文

高校院(系)目标管理要素与路径探讨

信息来源:武汉纺织大学发展规划处 发布日期:2014-11-07

蔡建国 方放 周冰 蔡建波 周郁

[摘 要]目前目标管理受到高校的广泛关注,为科学有效地实施高校院(系)目标管理,作者探讨了高校院(系)目标管理的要素和路径。其中,要素包括五个:目标制定、目标实施、院系考评、奖惩和反馈,而路径是上述五个要素在实际工作中的依次具体展开。

[关键词]高校院系目标管理;要素;路径

近年来,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MBO)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日益受到高校的关注,已成为高校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方面。在高校目标管理的大潮流下,目前许多高校也实施了院(系)目标管理,但由于高校院(系)目标管理实践操作困难,加之一些高校在院(系)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最终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悖于目标。鉴于此种现状,本文通过对高校院(系)目标管理的要素进行梳理,对其实施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院(系)目标管理提供借鉴。

一、目标管理和高校院(系)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Druck-er)针对企业管理提出的,几十年来已对整个管理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是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制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围绕总目标确定组织内部各单位的分目标,然后再将分目标分解落实为各单位所属成员应完成的目标任务,使组织的全部活动都按规定的目标进行,从而保证总目标的实现,最后以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高校院(系)目标管理是目标管理理念在高校院(系)管理中的运用,是指学校管理者引导各院(系)共同确定学校工作总目标及其体系,并以总目标为指针,确定各院(系)的分目标,院(系)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自我控制,为自觉承诺的目标而奋斗,从而使学校的总目标得以实现。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法,高校院(系)目标管理将管理重心下移,赋予院(系)更多的自主权,使院(系)能发挥主动性,实现治事与用人的有机结合,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同时,高校院(系)目标管理通过目标的逐层分解,使各单位和人员的目标与责任相结合,权利与利益得以量化,强化了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使学校的总目标得以有序实现。

二、高校院(系)目标管理的要素

高校院(系)目标管理是一个完整的、连续性的循环系统,该系统包括五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要素:目标制定、目标实施、院(系)考评、奖惩和反馈。

1.目标制定

目标制定主要包括两方面,学校总目标的制定和各院(系)目标的制定。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制定学校的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院(系)确定自己的目标是以学校的总目标为前提的,但院(系)又必须依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将学校目标落实。此外,院(系)在明确自身目标后,还需通过一系列的量化和细化工作,逐级将目标分解到教职员工。

2.目标实施

制定的目标必须通过实施才能产生效果。在目标实施中,不仅要明确各院(系)的职责和任务,授予相应的权力,保证院(系)职责的履行和任务的完成,还要给予相应的利益作为承担责任和任务的报酬,通过工作量计算进行分配,实现责、权、利相统一。

3.院系考评与奖惩

考评是对实施目标的组织与个人所实现目标程度的衡量,也是对目标管理成果的评价。考评的依据来自于量化后的目标体系,即考核指标体系。根据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打分,再根据考评结果予以奖惩。

4.反馈

反馈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学校以事实和数据为载体,向各院(系)反馈考评结果。第二是学校针对院(系)的考评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一些不平衡指数(如师均标准学生数,师均学分数等)作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将研究和分析后得出的指导性意见,反馈给院(系),指引和督促其调整工作,通过宏观调控,使学校整体、高效地朝总目标迈进。

反馈并不是目标管理工作的终点,在高校院(系)目标管理中,学校和院(系)要根据反馈的信息,结合新的变化情况制定新的目标,再进行新一轮的目标实施、考评、奖惩和反馈,反复循环,以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高校院(系)目标管理的路径

高校院(系)目标管理路径是上述五个要素在实际工作中的依次展开,各有侧重点。

1.启动目标管理的关键:目标制定

目标制定是实施目标管理的第一步,制定的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是目标管理顺利进行的关键。学校要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考虑主客观条件和对未来情况的预测,以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时间适中性为原则,制定学校的总体建设和发展规划。各院(系)根据学校总体建设和发展规划、年度目标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院(系)的目标。制定目标需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高度适当。院(系)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将影响教职员工积极性的发挥。目标过低调动不起职工的积极性,目标过高会压抑职工情绪,起到反面作用。

(2)短、中、长期目标相结合。学校总体规划和院(系)目标都要将远期、中期与短期目标相衔接,防止出现“人在政举,人去政亡”现象或临时观点和急功近利倾向。

(3)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目标管理要求对考核项目尽可能量化。但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一些团队工作或教学、科研在技术上的不可分解性,使目标全部量化很困难。对于无法设置定量目标值的项目,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用优、良、中、差等模糊值来表示。在目标管理实践中,只有将定量与定性统一起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才能使目标决策准确可行。

2.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发挥利益宏观调控功能,对院(系)进行指导,检查和控制

目标实施是实施目标管理的第二步,目标实施到位是目标管理顺利进行的基础。学校利益宏观调控主要是对院(系)人员经费的调控,因此必须建立人员经费与工作任务和质量挂钩的指标体系。各院(系)的人员经费指标按人员结构和实际完成的教学、科研业绩进行计计算,重点要确定人员、教学业绩与科研业绩三部分的人员经费分别占人员工资和岗位津贴总额的比重。这个比重的设置将引导学校的发展方向。

学校和院(系)应不断关注目标实施动态。院(系)应及时向学校职能部门及责任人提供工作进程中目标实现程度的信息,使他们了解阶段工作状况。学校管理者也应当不断主动了解院(系)的真实情况,这样学校有关职能部门才能及时分析问题,为院(系)提供帮助和指导,做好服务工作。日常积累的院(系)工作进程情况能辅助学校对院(系)考核,给予更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减少分歧。

学校管理者在目标实施阶段应定时检查和分析各级目标的实际执行偏差和达标情况以及各目标的实施均衡情况,同时有效控制目标。当发现目标不尽合理、目标计划本身有偏差时,必须修正目标计划。尤其是当客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本身有重大失误,使预定目标和计划不能继续执行时,必须重新调整目标,全面改变计划。

3.以《任务书》为依据,考评院系工作实绩

目标考核是实施目标管理的第三步,是目标管理顺利进行的保障。考核有两大目的和作用:一是为了提高院系工作实绩。即帮助院(系)的实绩发展,促进院(系)各方面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二是为人事决策提供依据。也就是说,考核的结果是用来和奖金、薪酬、人员的任用、晋升等人事决策挂钩的。对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院(系)的考核主要以学校与各院(系)签订的《目标管理任务书》为依据。学校将任务下达给院(系),院(系)按任务书的具体要求执行,学校只考核院(系),由院(系)考核团队和个人。学校对院(系)的考核程序一般分为四步:第一步是自评,各院(系)据实写出自评报告,确定自评等级。第二步是职能部门对院(系)进行考核评议,职能部门分别按下达的任务指标和考核指标体系对各院(系)进行考核评分。第三步是学校考核小组考评,学校考评组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深入到各院系,采取听、看、议、评的方式进行实地考评。重点是“看”,看取得的工作实绩和原始材料,然后按考核原则对各院(系)学科建设、本科教学、科研、人事与师资等方面的工作进行集体评议,综合评定考核等级。第四步是学校审定,考核结论由学校考核小组交学校审批。

4.奖优惩劣,“先进”带动“后进”

奖优惩劣是实施目标管理的第四步,是目标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院(系)业绩被承认和表彰,有利于“先进”带动“后进”。此外,要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加大二次分配的力度,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建立健全校内分配制度,将目标管理与奖惩、工资津贴挂钩;奖勤罚懒,奖优惩劣,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如果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奖惩与院(系)业绩脱钩,公正性遭受质疑,奖惩难以兑现,就会达不到考评目的,而且将导致学校与院(系)之间、院(系)与院(系)之间的矛盾,从而削弱目标管理的效果。

5.反馈考评结论和指导意见

反馈考评结论和指导意见是实施目标管理的第五步,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考核的最终目的不是解决经费分配问题,而是通过考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如实向学校反映并向院(系)反馈现存问题,以便“对症下药”,不断完善。

要建立健全考评信息的反馈机制,将考评工作的各个环节及信息公之于众,使考评工作置于广大教职工的监督之下。若院(系)有异义,可以通过正当的信息渠道进行申诉,以使院(系)感到考评的公平、公正。特别强调的是,学校管理者应将考评结论及其潜在原因反馈给院(系)。目标管理是具有定量化的指标体系,通过数字说明问题是目标管理的优势。学校首先要根据重要指标的理想标准,初步比较、评判、分析各院(系)状况,然后学校管理者与指数不平衡的院(系)双向沟通,讨论、分析并解决问题。通过这种反馈,院(系)知晓自己的考评结论,更知晓考评结论的缘由、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上级提出的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因此,反馈和沟通有利于增进院(系)与学校上级之间的了解和互相信任,增强考评工作的激励效果,改进和提高院(系)绩效。

上述过程的完成,并不代表目标管理工作就此完结,学校管理者和院(系)责任人应认真、系统地总结工作,以任务完成和目标执行情况的数据和考评结果以及日常掌握的院(系)工作状况、信息作为下阶段学校目标制定的依据,调整步伐,主动把握机遇,以便进入下一个目标管理循环。

四、结论

高校院(系)目标管理是学校与院(系)充分沟通、各院(系)充分参与的过程,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把院(系)实现目标的努力融入到实现高校总体目标之中,创造一种个人愿望与组织目标相统一的、最大限度激励士气的环境是高校院(系)目标管理的核心。总结前文分析,为充分发挥高校院(系)目标管理的作用,要紧抓相互联结的五个环节,不能忽略任何一环,并重点把握目标制定、院(系)考评,特别是考评结论分析和指导意见的反馈三个环节。只有当院(系)把“它控”变为“自控”,对实现目标有自我内在需求,目标管理才有生命力,高校人力资本才能得到有效整合和提升,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整体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才有望成真。

友情链接: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阳光大道1号     邮编:430200

Copyright @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纺织大学发展规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