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明确指出,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举办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根本动因就是要破除“千校一面”,从而做到人才培养的差异化。《武汉纺织大学章程》中明确规定,“学校坚持“现代纺织、大纺织、超纺织”的特色发展方向和“一元领先、多元并进、突出特色、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学校的“十四五”规划中再次强调,“学校坚持特色纺织的战略思路”,学校的第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到2035年,成为国际上广泛知名、声誉良好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成美好纺大。从校名到发展定位,特色已经成为学校的标签,但是,武汉纺织大学的办学特色是什么呢?
辞海中对特色的定义是“事务发展所表现的独特之处”。在学校,有的说纺大的特色就是纺织,有的认为纺大的特色是学科专业,也有的认为纺大的特色是人才培养,总之,很容易陷入到片面的谈学校的特色,尽管都有道理,但是并没有系统的提炼出纺大的特色。
近年来,强化学校与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融合,打造“区域特色”,构建与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区域产业急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湖北省5000亿元规模的现代纺织产业体系哺育了学校的学科专业,拉动了科学研究,为学校培养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注重提升解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体现湖北先进文化与地域特征,担当湖北高校发展的“排头兵”,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省内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强化学科与行业的深度对接,打造“行业特色”。
按照学科属性成立四大学部,分别支持纺织行业的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精美制造、效益制造。在纺织学科,聚焦无机纤维材料、高端纺织装备与绿色纺织智能制造等纺织学科链的前沿,致力于高端面料、功能性纤维等纺织新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在交叉学科领域,聚焦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在国内率先突破人造血管、心脏瓣膜技术瓶颈,实现疝气补片、抗辐射用零铅衣等医用纺织品“湖北造”。体现出学科支持行业转型升级,行业反哺学科建设纵深发展。
强化学科专业的应用导向,打造“应用特色”。按照高校分类改革发展的思路,学校属于应用型高校的范畴,学校的学科专业聚焦于应用,分别是以“化学”为基础的学科专业群和以“物理”为基础的学科专业群,研究成果的应用以服务纺织行业为主,在纺纱领域,重聚纺、柔洁纺、嵌入纺等纺纱工艺的关键技术,均在行业企业推广并产业化;在功能纤维领域,纳米纤维纯生膜过滤材料及微生物检测技术已在百威啤酒落地转化。在染色领域,无水工艺装备助力纺织印染循环经济产业园走在全国前列;在非织造领域,高效低阻和多功能非织造布等多项技术在企业转化。在纺织装备领域,高性能工业丝节能加捻制备装备技术在经纬纺机成功转化。